星期二, 八月 15, 2006

勿忘历史 但请撇开仇恨

又到8。15
阴历的8.15是中国最有传统意味的节日之一,然而阳历的8.15却满载着伤痛
sina主页的醒目处果然挂着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头条 右边配上外交部的强烈抗议
1945年的这一天战争虽然已经结束 战火在那一天熄灭了 但每个人心中却是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历史我们没有忘记 但历史绝对不仅仅是包袱 也不仅仅是仇恨
岳飞在《满江红》里提到 “靖康耻 犹未雪” 这靖康之耻让多少文人志士痛苦流睇
北宋立国之初 南有诸多小国 南唐(李煜老兄正是末代君主) 马楚 后蜀等 北有北汉 契丹 赵匡胤立国策为先南后北 即先易后难 后人难以评述这一政策到底正确与否 只是至太祖去世 太宗朝才算是平定南方 再发兵北方 却是屡战屡败 最终言和 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 960年立国 半个世纪就有衰微之象了 可叹) 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下 深入宋境 兵抵澶州(今濮阳) 直逼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开封) 朝野震惊 主战 主和两派各持己见 莫衷一是 宰相冠准力排众议 坚持抵抗 并力促真宗皇帝御驾亲征 真宗勉强至澶州督战 宋军士气大振 在澶州城下胜辽军 辽恐腹背受敌 提出和议 于12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 由宋每年输辽岁币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 因澶州亦名澶渊郡 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之后 宋辽和好百年 从现代的眼光来看 此之丧权辱国条约当是可辱骂之 然当是之利好却是我等难以体会 后人看前人总是忘记他们的时代
再后辽腐败 金崛起 重和元年(1118年) 北宋统治者已看到金强辽弱的形势 遂遣使 从海路赴金 商议联合灭辽事宜 此后 金宋使臣频繁接触 至宣和二年(1120年) 双方商定 金取辽中京大定府 宋取辽南京析津府 辽亡后 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 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因双方使臣由渤海往来洽谈 故称“海上之盟” 宋金结盟后 金军连克辽中京 西京 而北宋却迟迟按兵不动 见辽败亡之势 已定 才出兵攻辽南京(注 今天的北京) 但几次进攻均被辽军击败 最后 南京被金军攻破 结果宋以增加岁币的代价 换取到被金兵抢掠后的南京空城
宋金联手抗辽之战让金见到了宋的衰败程度 前门驱狼 后门引虎 1127年金军大肆搜掠京城,立张邦昌为楚帝 驱掳徽 钦二帝和宗室 后妃 教坊乐工 技艺工匠等数千人 携文籍舆图 宝器法物等北返 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 或「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 「靖康之耻」
此一事也 南宋朝 元起 当金哀宗被蒙古人追逼 走投无路之时 派人借粮 “上谕之曰:‘宋人负朕深矣。朕自即位以来,戒饬边将无犯南界。边臣有自请征讨者,未尝不切责之。向得宋一州,随即付与。近淮阴来归,彼多以金币为赎,朕若受财,是货之也,付之全城,秋毫无犯。清口临阵生获数千人,悉以资粮遣之。今乘我疲敝,据我寿州,诱我邓州,又攻我唐州,彼为谋亦浅矣。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于我。我亡必乃于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卿其以此晓之。’至宋,宋不许。”(元脱脱《金史》)亡国之君,其言亦善。
1234年 金亡
1279年 南宋亡
举两例 或不恰当 但请记住历史留下的东西里面最容易让人记住的就是仇恨 而仇恨最容易蒙蔽你的双眼
还有两事顺带一提
1900年庚子事变 慈溪在这一天离京西狩 八国联军入京
1945年的这一天印巴分治 克什米尔的灾难始自这一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