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历史的时候,课本中总会间断性的出现,某项成果较之西方早出现多少年,当时一遇到此种情形,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过也有不小疑惑,这么强悍的过去何以落的今天这等地步,老马不总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吗?
此等居功于前,毕竟也是事实,但有些东西却有点强意为之了。
譬如誉美科举制为现代文官制度的前身。Civil Servce,即公务员制度
很多人借用孙中山先生的这句话:"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将其赞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但我真不知道除了都可以称其为考试之外两者还有什么共同点?
曹魏草建的九品中正制历经南北朝已经彻底退化了,造成的结果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门"。
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灭陈,终结数百年的黑暗时代,而其创制的科举制度则后世影响深远。短命隋朝实际上做了很多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夹杂在汉唐之间,终有点落寞。
"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提供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性,从社会学的角度,提供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可能性,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就如今天的中国,城乡二元的户口体制下,教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流动通道,但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失败,这条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变得更窄了,原因无外乎教育的高收费,高校的严重扩招导致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另外乡村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寻找摆脱贫困的方法,如不是这样,我相信现状将会变得更糟。
科举体制至明清才登峰造极,十年寒窗换得金榜题名,所谓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由此可见科举在古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
传统社会里,君主权力是上承天命而来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本人,通过解释天命就可以将立法权操之于手,行政与司法也集于一身。皇帝以下的官僚也基本如是,只不过权力范围一级一级的缩小,通过科举制度选出的官员也是如此。
科举制对于传统社会里面“从道不从君”的士阶层几乎起到了一个毁灭性的作用,使得君权的唯一抗拒力量得以制度性的瓦解。
而现代的文官制度首先发源于英国,三权分立后的英国,“政党分肥制”的弊端促使英国决心推进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即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样的改革是避免国家行政机构的动荡所必然要求的。
文官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得以选拔,但最实质性的区别正是文官是纯粹的事务性官员,理想中的设计他们是与政治绝缘的。
更多的区别涉及到官员的考核、升迁、辞退等等。
而在今天中国推进的公务员改革似乎还在延续古代中国的残影,政治中立的原则始终难以确定。
行政与政治的分离是个过于复杂且难于说明的问题,但在中国推进政治中立的公务员似乎是向那些崇高的价值走近的一步。
一如我在引用杨小凯的叙述中提到的,怎么改进较之什么最好是更有意义的思路!